20世记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压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军阀混乱、民众蒙昧,界想闭塞的社会现象将问题再次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
“欲图根本之救之。”一些先进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先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傅中解放出来。一批批仁人志士知耻而后勇、绝地而后生,前仆后继,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经过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救之国存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迷惘的中国人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不计其数的知识分子。在一句“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明智未开”中,一本《新青年》给中国人带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一声新文化的呐喊让我们中国人看见了新生活的曙光。
那个伟大的群英荟萃争先以身报国的时代,革命者们毫不犹豫地将理想信念融入祖国的发展之中,他们大胆提出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导民主和科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应由而生,开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们在黑暗里创造黎明的好光景,用炽热滚烫的鲜血勾画了中国的盛世蓝图;他们拯救了民族危难、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无数同胞无不因他们的壮举而潸然泪下。
拳拳之心,归来仍是少年。没有一颗拳拳之心,就像无水之源,始终是一颗漂泊的浮萍,心无所依,爱国并不只是空喊口号,爱国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它不光是感性的,还是真理的、实践的。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者曾壮言:“若世道黑暗,我愿做唯一的光,愿以吾血浇吾地,换山河如故。”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高楼上想用生命唤醒那些麻木冷漠的人们;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于迷雾里燃灯奔走,于乱世中探索救国真理,愿以荧荧火种,燃至荒野,为众生开路。曾经封健不开放的北大,在先进知识者的领导下,到现在群星催璨的北大,思想碰撞出火花,在北大上演着自由思想的争论,这便是兼容并包,理想自由。这一切都离不开革命者和先进知识分子的奉献,他们舍生取义,用鲜血谱写胜利的讴歌;他们永垂不朽,用生命践行信念的伟力。
肉体已逝,脊梁仍在!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我们生长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吾辈青年披荆斩辣,奋勇奋上!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出一点光。以吾辈之青春,令中国之青春蓬勃闪耀,不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我们所外的这个伟大时代!